于光中(中超)


在名山大川、旅游景区,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各种类型的心愿表达:心愿墙,同心锁......心愿表达,是人类亘古不变的需求。不同的时代与文化背景下,心愿表达的方式、载体也是各色各样。

于光中

中国古代最具传奇色彩的楚地“云梦泽”,古人的心愿则是刻在“魔镜”上。称之为魔镜,其实是现代人对于古代文化、技术的一种致敬式的称呼。中国古代,每日“对镜贴花黄”的爱美人士,最常用的就是一面铜镜。材质青铜,要制作成光可鉴人的生活器具,需要极其高超的制作工艺与技术。

于光中

铜镜背面刻着心愿文:“见日之光,长勿相忘”,是汉代乐府民歌常用的题材,一面小小的铜镜,寄托着相思情语和离愁别怨,也被称作“相思文化”。

于光中

更神奇的是,当阳光照射在铜镜时,光线反射投影到墙上,光斑中会显现铜镜背面的图案与心愿文——让人啧啧称奇,仿佛光线此刻透过铜镜,将心愿洒在日光之下,故而有“魔镜”之称。只是制作工艺自宋朝起失传已久,直至现代科技发展,才逐步揭秘并复原制造方法。

透光这一现象是镜面存在许多微小的凸凹不平的曲率差异所造成。图文处镜面微凹,非图文处镜面微凸。凹处光线会聚,而凸处光线发散,在映象中出现与镜背图文相应的亮部和暗部,从而在墙上形成镜背图文。镜面的这种凸凹不平的曲率差异,有人认为是铸造成因,研磨透光;又有人认为是淬火处理所形成。无论通过铸造研磨或淬火处理等方法均能制成透光镜。透光镜的出现表明汉朝在铜合金的冶炼、铸造和加工等方面已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

于光中

于光中

见日之光 天下大明最著名的西汉铜镜【见日之光 天下大明】存于上海博物馆

于光中

于光中

西汉见日之光透光镜河南博物馆收藏之【西汉见日之光透光镜】背面花纹拓片

于光中

【见日之光长毋相忘】草叶纹镜

《沈括·梦溪笔谈·器用》曾记载: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余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一样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2018年7月17日,杭州的南宋官窑博物馆也将与荆州博物馆联合举办展现楚地风貌的文物展“云梦泽”,精选了96件珍贵的战国至两汉时期文物,带领我们回望以凤凰为图腾的楚文化,感触古代贵族古朴华丽的生活形态。其中就有饱含着“见日之光,长勿(毋)相忘,富未央”美好心愿的铜镜。

于光中

中国古人对于诗意生活的追求,对于浪漫爱情的向往,令人心向往之。 在大热的《国家宝藏》中,湖北博物馆的三件国宝已经让人感到了楚文化的悠久璀璨,作为411年都城的荆州更是有着无比丰富的楚地文物收藏。

虽然在历史长河中,我们遗失了许多的文化印记,但可贵的是,中华复兴过程中,国人重新开始重视中华文化传承。通过智慧文旅技术服务,帮助更多景区传承历史文化,让孩子们有机会更多地接触中国文化,从历史、国学、艺术中,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于光中

景区构建心愿云,心愿表达,寄情山水

本文首发于心愿云公众号(xinyuancloud),欢迎文旅行业、产品运营朋友交流。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