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当(王伯当简介)


《秦琼卖马》是一个经典的京剧曲目,剧中描述了隋唐好汉秦琼在天堂县公办落魄时,先卖马后当锏事逢单雄信、王伯当、谢映登三人的事迹。本文围绕《秦琼卖马》曲目,着重对王伯当(和谢映登)此二人加以分析讨论,从而展示英雄人物“仁义”当先、惺惺相惜的义气形象,也体现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对行侠仗义的认同。

一、《秦琼卖马》曲目简介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秦琼卖马》中秦琼、王伯当、谢映登都是正派人物,属武生,店主东为丑角,单雄信为净角。

《秦琼卖马》最早由余三胜在天津唱红。余三胜辍演之后,由丑角担纲,变成店主东的重头戏,后因谭鑫培演唱,加了新的内容又变回了秦琼的正戏了。谭鑫培将原剧情先当锏后卖马,改为先卖马后当锏,使戏曲场景更加合理。他用自己独特且的调门演绎秦琼,在卖马场景中将英雄落魄的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再配以舞锏,使此曲目成为“谭派”名剧。

王伯当

二、《秦琼卖马》曲目的出处及考证

京剧《秦琼卖马》,出自《隋唐演义》及《说唐》,又名《天堂县》、《当锏卖马》。取材于《隋唐演义》的第六回至第九回,《属于草莽英雄题材,描写在隋末农民战争的大背景下,那些出身草莽的英雄故事,这类题材的故事多在民间口口相传,说明对草莽英雄的喜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曲目主角秦琼,字叔宝,山东历城人,隋末唐初名将。因其勇武过人,在《隋唐演义》与《说唐》中都特别强调秦叔宝的勇冠三军,多次帮助唐王攻坚克难,故而在民间有着很大的声望,门神之一就是秦琼,秦琼戏也深得民众喜爱。

王伯当

《秦琼卖马》是秦琼戏中的重要曲目,其“当锏卖马”的故事在《隋史遗文》中首次出现,描写了英雄因故落魄,在窘迫面前英雄气短,不得不向现实低头而卖马当锏,期间又遇三个绿林好汉单雄信、王伯当和谢映登而遭遇不同境遇的故事。

曲目中的故事极具艺术性引人入胜,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隋唐演义》是古代的小说,其中的故事会有根据吗?让我们来求证一下。

王伯当

小说中称秦琼的父亲是北齐大将“秦彝”,此说可能是为了塑造秦琼高大形象而杜撰的,未必真实。90年代山东济南曾出土过一块墓碑.这块墓碑的主人,姓秦名爱,字季养。其墓志铭揭示了秦爱是秦琼真实的父亲。其中有一段铭文“叔宝(秦琼)既参赞兴王”可证。

王伯当

山东济南,在北齐时期称为"齐州",北齐鼎盛时期,有128个这样的"州",秦琼的故乡历城是齐州治下的郡县.由墓碑可以推断出秦琼的家谱:祖爷孝达,任魏广年县令。爷爷方太,任齐广宁王府记事。父亲秦爱,任北齐录事参军。据参考北齐官制,录事参军为九品。

北齐官制正九品

王伯当

因此可见秦琼祖上三代,一魏臣,两齐臣,虽格较低但是由文转武。北齐,以及之后的史料中,没有任何对“秦彝”的描述,因此说为了衬托秦琼的英武伟大,小说为他杜撰了一个爹。

《秦琼卖马》是出自于《隋唐演义》小说,而《隋唐演义》是结合隋唐正史、野史、民间传说的小说,其中部分内容是杜撰也不足为奇。如:住店几日秦琼就囊肿羞涩,这就和秦琼家势不符了。秦琼虽然早先只是在隋朝著名将领来护儿麾下当一名小军官,可秦家并不是贫困人家,他的父亲也在北齐朝做过录事参军一职,虽官位比较低,但绝不会贫困。虽然,《隋唐演义》中秦琼在押解犯人去潞州,正值官员新旧交接,无法立刻领到回批和赏银,身上原本的盘缠又误放在去泽州的同伴樊虎的行李内,充满了偶然。但是结合秦琼当时的名声,实际的家境,推断《当锏卖马》这个故事大多是为了通过反差对比,体现秦琼英雄落寞,加强艺术性所创。

三、对剧中王伯当(和谢映登)的感想

1、人物简介

王伯当,本名王勇,字伯当,济阳考城人。王伯当是隋唐时期起义军瓦岗寨中的大将,善射,随李密一起投奔瓦岗寨。大业十三年二月,王伯当等人在洛口推举李密为魏公。自己被封为琅琊公,李密杀翟让后与徐世绩等分领其余众,后从李密入关(指今潼关以西)降唐,未几以反唐被杀。

有说王伯当早年和单雄忠、单雄信同住二贤庄,绿林好汉,响马生涯。李世民心目中的瓦岗五虎将之一,为招降王伯当曾下跪以示爱才,然王伯当生性耿直(仁义之人),始终死忠李密,终究和李密一同被杀。

谢映登,长州(今江苏省苏州市的古称和别称)人氏,瓦岗五虎将之一。因善用银枪,神射无敌,号称神射将军。他早年与王伯当一起,为陕西少华山的绿林头领。后他率众投靠瓦岗军,被封为“大魔国镇殿将军”。唐王朝建立后,他拒绝封赏,激流勇退,追随叔父谢弘前往终南山三清观,正式出家修道。

2、戏中人物及扮相

秦琼卖马戏中,当秦琼认定黄骠马被单雄信骗走之后,在店家不断催促钱财的背景下,无奈只能再次卖锏还钱。此时王伯当和谢映登同时出场。戏中想要表现王和谢二人是有情有义的绿林好汉,使正派形象,所以他们的脸谱勾绘就和秦琼一样属正派武生,要表达赤胆忠心、义勇无畏,所以脸谱上涂红色。他们都属武生,脸上画长眉,眼睛画黑眼线,鼻子前额画白,脸画粉红色,鼻子上面在划一个微红的三角形表示他丰神俊朗。

王伯当

3、戏中王伯当(和谢映登)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

王伯当和谢映登在剧中是以正面角色出现,针对剧情他们先后出现了一些特质,首先是机敏,其次是仁义。围绕这两个特质,谈谈我对王伯当(和谢映登)角色,机敏所体现的文化意义和仁义体现的社会意义的看法。

王伯当首次上场是在秦琼自认马被单雄信骗走后无奈当锏期间,王谢二人见所卖之锏沉重,已料持锏主人并非常人,加之口音又不是本地的,大致已经猜出何人,因此进一步要求卖锏人耍之一耍。此处的戏文和平常买卖兵器并非一致,平常的买卖兵器只会是自己去试,而不是让卖家去耍,可见秦琼当时就已名声在外,而王谢二人也是早早的认定卖家就是秦琼,有戏文:

王伯当(白):贤弟,你我做绿林买卖,怕的何人?

谢映登(白):怕的秦琼。

王伯当(白):我看此人好像秦琼。

谢映登(白):等他到来,用言语打动于他。

足见作为绿林好汉响马头领,机敏是他们的特质。既然认出了秦琼,又心中忐忑,那就善待与他,看秦琼落魄就先让酒家饭菜伺候。待秦琼耍锏之后,又以兄台相认,见秦琼因落魄羞于自报家门,戏文中称“人有穷富,但讲何妨?”颇有英雄惜英雄之感,对秦琼也是礼遇有加。此外,王谢二人虽是草莽,但又是和各地官家甚熟,在得知秦琼因未能及时拿到批票回文而被困天堂州,王伯当就自荐拿自己的名帖给蔡知州,让其尽快给出回文,解决了秦琼的根本性问题。最后还主动赠与秦琼银两权当路费,使得秦琼很是过意不去。不得不说,这套“组合拳”让秦琼大为感动,全段戏文结束前,秦琼有戏文“二位贤弟响马放,纵有大祸我当承”。要知道,王伯当和谢映登是贼,秦琼是兵,兵抓贼、贼抗兵是天经地义,但是王谢二人如此机敏的表现博得了秦琼的兄弟情感,并等同于站在兵的角度承诺说“兄弟,你们当贼的去干吧,出问题我来抗”。当然,王谢二人本意并非算计秦琼,而是出于绿林草莽的本能,既然怕那就不要与其作对,如果可以化敌为友,多个朋友多条路那就更好了。因此,我认为王伯当和谢映登在曲目或生活中的文化意义就是审时度势处世之道和英雄惜英雄的交友之道。

王伯当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底蕴,其核心就是“仁义”。王谢二人和秦琼素未谋面,更没交情。虽然出于绿林好汉的机敏,借着卖锏之机结识了秦琼。但是王伯当和谢映登都属于草莽英雄,按照传统,既然称为英雄自然要符合儒家思想里仁义之道,而非如三国吕布无德勇夫,也不如单雄信虽然嘴上要帮助秦琼,但最终因故离开,不仅什么都没做还骑走了黄骠马。无论其兄是否遇难,但是派个人去解决批票回文和花钱买马并非难事,因此单雄信的行为并不符合“仁义”也不符合国人对英雄的定义,故而用净角大花脸勾勒凸显其枭雄之气。王谢二人,识英雄、重英雄、帮英雄就是义举,虽有兵、贼之分,但是人品本质已和秦琼无二,戏中秦琼落难,依然仗义借马单雄信。因此,王谢二人和秦琼在戏曲中的扮相都是俊朗的武生。

儒家思想深入中华骨髓,所形成的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时甚至超越了法制。王谢二人和秦琼都是仁义之人,好结交英雄豪杰,王伯当身在绿林,却也对各地官家颇为熟悉,而各地官家也卖绿林好汉的账,蔡知州就很认王伯当的名帖,很快就给了秦琼回文。按故事所处时期为隋末唐初,社会动荡、各路诸侯逐鹿中原、朝代更替,仁义的英雄好汉的“公信力”就不断增强,正所谓英雄惜英雄大致如此。戏中秦琼最后“二位贤弟响马放,纵有大祸我当承”的戏文也是对王谢二人义举的感激,同是仁义的体现。当然,仁义观念超越法制的观点目的不是对法制的否认,相反突出仁义品行的自我修行是社会良善的基石,人的德行是高于法制的社会基础,这体现了戏中王伯当(和谢映登)从机敏到仁义,从文化意义到社会意义的演进。

总结

《秦琼卖马》整个故事是描写秦琼英雄受困卖马求脱,其后虽遇单雄信但并未解决问题,马还被骑走,最终“当锏”遇王伯当和谢映登,此二人仗义疏财,顿解秦琼之危,形成莫逆之交。《当锏卖马》是个体现朋友之间“义气”的故事,“义”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英雄落魄终得好汉相助,是一个很典型的义气体现,展现了好汉之间的意气相投。秦琼落难依然因为义气借马给单雄信,谢映登和王伯当仗义疏财为秦琼解困都是“义气”。这个故事里王伯当体现了中国一句古话“为朋友两肋插刀”,体现了江湖义气的侠义精神。侠者义之大也,虽然当今社会无需满街大侠,但侠义之气是社会良善的基石。

王伯当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