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大师(大师剃头大师的作者)


剃头大师》这篇课文是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节选自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小说《调皮的日子》中的一个小故事,记述了“我”为表弟剃头的有趣过程。故事中的“我”在表弟的央求下,自诩“剃头大师”,为他剪头发,结果小沙整个头上被“我”剪得坑坑洼洼,最后小沙被剃了光头,而姑父睡衣上也落满清理不干净的头发。

文章文笔轻松活泼,童真溢满。作为“童年趣事”,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唤起他们许多相关的经验和记忆,鲜活的人物个性非常吸引三年级学生。

剃头大师

生字的识记和书写提醒

正音:“剃”读四声ti,不能读成了一声;“执、仇”都是翘舌音;“刑”是后鼻音,读二声xing。

识字方法:本课有10个生字要求认读,可借助形声字特点认读剃、骂、仇、惯、厘、泡;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胆、理、夺、虽”;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差”:羊儿尾巴歪,工字躲进来,既指不相同,也指不优秀(差)。

书写提示:课文要求写的字有12个,其中同偏旁的有仇、付、陪、件,在字义上有一定的联系。生字书写难度不大,可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字形后书写,再交流难写字。

注意“表”上部分最后一笔是“一”,“差”是半包围结构,上大下小;“鬼”是独体字,竖弯钩里面的两笔是撇折、点。

剃头大师

剃头大师

品读文中人物,体会人物之“逗”

交流:课文里写了哪些人?(“我”、小沙、老剃头师傅、姑父)

1、课文谁是“剃头大师”?这名号是别人给他的吗?(不是,是自己给自己的)从哪儿看出来?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

一把简单的剪刀,手起刀落间“我”就跨入大师行列了,可见此时的“我”得意自信,自封为“剃头大师”。

2、我是“剃头大师”,那“我”的顾客是谁?——小沙。

下沙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读一读课文1~3自然段。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剃头大师

作者开头用了一组排比句,连用四个“怕”,直接点明小沙“天生胆小”“怕剃头”,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为展开下面的情节作了铺垫,突出小沙的胆小,尤其怕剃头。

3、同样是给小沙剃头,文中的剃头老师傅却有着另外一个称呼——“害人精”。什么样的人是“害人精”?(专门做坏事,害人的人)

给小沙剃头的老师傅为什么会被小沙说成“害人精”呢?找一找课文中是怎么写老师傅给小沙剃头的。

剃头大师

老师傅给小沙剃头,小沙的感受是什么?(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

为什么“痛”?(老掉牙的推剪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又为什么“痒”呢?(老师傅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

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痛”或“痒”的经历?什么时候?(蚊虫叮咬、皮肤过敏)

因此老师傅给小沙剃头,小沙自始至终都觉得非常无奈和痛苦,让小沙吃尽了苦头,最后还要付给老师傅双倍的钱,这更让小沙“耿耿以怀”。所以小沙称老剃头师傅为“害人精”。

剃头大师

在“我”的眼里,姑父也成了非常有意思的大人:押着小沙,拿着尺子监督小沙剃头;我们在他的睡衣上落满了黑头发也不恼,只是每天晚上要起来好几次找身上的碎头发。

想象画面,发现趣处

读一读课文7~18自然段,画出“我”给小沙剃头的动词。

剃头大师

两个小捣蛋鬼关于剃头的故事实在是使人忍俊不禁,孩子们要一边读,一边想象:

第一个画面,我剪了一堆头发时的得意,自我感觉良好;

第二个画面想象“我”剃头的架势足、动作快,随意乱剪。

剃头大师

第三个画面,想象我把小沙的头发剪得坑坑洼洼,像层层梯田,读出“我”心慌欲弥补却越来越糟的心情。

剃头大师

课后习题

1、讨论:“我”是剃头大师吗?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

“我”称不上剃头大师,但“我”自己觉得有剃头的天分,像个剃头大师。这样的题目不仅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还让故事更有趣,让故事中的人物更加鲜活。

2、“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因为“我”是第一次给人剪头发,没有经验,可小沙却如此信任“我”,这是多么令人感动啊!而且小沙对“我”的要求很低,只要“我”没有伤到他的耳朵,无论“我”怎样剪,哪怕把头发剪坏了,他都觉得无所谓。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所以,“我”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剃头大师

剃头大师

3、“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的是“我”和老剃头师傅。从未给人理过发的“我”认为自己有剃头的天分,觉得自己就像个剃头大师,技术比老剃头师傅还熟练,所以称自己为“剃头大师”。因为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时,让小沙又痛又痒,吃尽苦头不说,最后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怕剃头的小沙非常讨厌老剃头师傅,所以叫他“害人精”。

剃头大师

真假“害人精”

老师傅确实让小沙吃了点儿苦头,但他真的是“害人精”吗?

谁给小沙剃头发,他就骂谁“害人精”,这是小沙的偏见;“我”把小沙的头发剪坏了,还是老师傅来善后的;老师傅有一把磨得铮亮的剃刀,说明他对待理发很认真,不是“害人精”。其实,在这个故事里,谁才是真的“害人精“(“我”)。

剃头大师

课文的题目“剃头大师”和文中“害人精”非常有趣,短短几个字的称呼就能鲜活概括人物特点。这么有趣的故事,选自秦文君《调皮的日子》,孩子们课后可以去看看,相信你就会爱上这本书。

请你也选择自己身边的一个人物,他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外号?说说他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写一写吧!

通过品读我们发现作者抓住人物特点来写的方法,联系身边人物,创编题目。这样进行迁移学习,注重读写结合,读中学写,为习作做好铺垫。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