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厥(肢厥的含义)


《伤寒论》中的四逆汤、四逆散、当归四逆汤。三个方中都有“逆”字,“逆”这个字,有多种意思,在这里是逆冷的意思,作为手足寒冷解释。正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所谓逆者,手足寒也”。《伤寒论》中也说:“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四逆汤之厥逆是指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根本无力到达人体的四末,从而导致手足逆冷,故其厥逆严重,并伴有身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四逆散是治疗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裸腕,还可见身热脉弦等症。当归四逆汤的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引起的。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要比四逆汤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

《伤寒论》说:“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在此解释为方名四逆者,主治少阴中外皆寒,四肢厥逆。张仲景在少阴病的提纲中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现在脉象不但微细而且见沉,说明寒邪已深入于里,即将入脏,若没有发热,口燥的症状,则寒邪已入其脏,确实见手足逆冷的症状,但张仲景在这里没有说。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有心烦躁,吐利的症状。《医学衷中参西录》说:“方名四逆者,诚以脾主四肢,脾胃虚寒者,其四肢常觉逆冷,服此药后,而四肢之厥逆可回也”。

《伤寒论》说:“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此证为阴寒上逆,胸中积饮,此手足寒的原因是胸中的阳气被寒饮所阻,不能通达于四肢,是寒实在胸,故不能用攻下法。若干呕而有声无物,此为少阴虚寒之饮,当用温药而不能用吐法,在这里虽然有手足寒的症状,但不是主要症状。

肢厥

《伤寒论》说:“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寒入厥阴,循络内陷,三阳之邪,内乘三阴,待藏气郁而求伸,拒邪外布,乃其人阳气素虚,阴弱不固,阴不维阳,则阳气一出,立刻外泄,始以阴乘阳陷,转而阴逼阳浮。阳既外泄,遂令液随气脱,见大汗淋漓的症状。今幸阳根犹在,但客浮在表,不能内返,故汗出,身热不去,这时阳浮于表,阴据于里,三阴之邪,转而外乘三阳,因而成为外热内厥的证候,而阴阳经气顺接之度失常。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因为筋脉逢寒则急,逢热则纵。故出现上述的证候。

《伤寒论》说:”即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吐利就要亡失津液,则小便应当少,小便复利而大汗出,津液不禁,是阳气大虚的原因。脉微为亡阳,若无外热,只有内寒,下利清谷,为纯阴;此以外热,为阳未绝,还可以用四逆汤救急。霍乱证,外之阳虚,不能固护;内之阴寒,独盛于中,内真寒而外加热。故不用理中汤,而用四逆汤来治疗。

《伤寒论》说:“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凡少阴四逆,虽属阴盛不能外温,是阳被阴郁,也就是阳气内郁,不得宣达,而令四肢厥逆,故用柴胡疏肝之阳,芍药以泻肝之阴,佐甘草以缓肝之气,枳实以破肝之逆。三种药的柴胡,外走少阳之阳,内走厥阴之阴,则肝胆得以疏泄,而厥可通。

《伤寒论》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厥阴阴邪寒化之脉证,不是阳虚阴盛的证候。是血少而手足厥寒,是血虚血少而寒客于内,方中当归,芍药补血,通草通利血脉,细辛祛寒止痛,能治骨节痛,能开痹气。大枣补津液,补脾胃,同时也使细辛不会发生流弊。从而组成和厥阴以散寒邪,调营卫以通阳气的方剂。

总之,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知道三方组药,以及所治各不相同,四逆汤主要在于回阳救逆。四逆散主要以和解表里,散郁除逆。当归四逆汤主要以散寒通阳而救逆”。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