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中山(中山雾霸有限公司招聘)


文/郑良

沿斜江河溯流而上,沟谷一体,一路蜿蜒,短短的二十多里山路,海拔从八百米一直上升到两千多米。真是“雾中有仙山,十里不同天。”当然,吸引我的固然有雾中山的自然风光,更有佛道文化的沉淀,以及“三线建设”时火红年代里,在这里演绎的激情燃烧、气壮山河、生死离别的人间悲喜剧。

半边街早就不存在了,但是,名字却永远留了下来。

站在半边街的遗址上放眼望去,近品山清水秀,远观重峦叠嶂,云海茫茫。云升之处雾气飘飘,如炊烟袅袅,让人不得想到神仙、高人一类的字眼。内心便产生了进山去一探究竟的冲动。

雾中山

据说,当年张三丰寻遍华夏大地,想找一个天人合一的悟道成仙之地,在几乎绝望之时,突然,玉皇大帝托梦于他,“西南有岳,如鹤饮水,是尔理想之地”。他寻梦而去,果然是他理想的、心心念念之所。那平缓舒展的山体如白鹤扇动的翅膀,那高翘欲坠的山脊似灵动的鹤尾,那细长如蛇伸向山下河涧的小陇就是长长的鹤颈,在河边那突然隆起的小山包简直就是活灵活现的鹤头。瞧,一眼望去那小山包上还有一座红房子,就是鹤顶上的鹤冠。哦,那真是一只翩翩起舞,小饮溪涧美丽的丹顶鹤。

张三丰创道于此,他到底最后成仙没有,天下众说纷纭,这似乎并不重要,我们倒是看到中华大地上道家文化绵延不绝、繁衍生息、开花结果了。

迎仙阁的神奇签卦,硕大无比的三丰柏,千百年来一直见证着这滚滚红尘,起起伏伏来来往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等等这些古朴的唯物主义思想早已经深入人心。“仙家落于此,云深高人来”。沟谷间淙淙的溪流冲撞着狭窄的沟壁,奔腾着向东而去。

溪水一路欢歌一路行,她在引领着我努力地向上,向源头活水进发。

突然,行至一片山间台地上,有条小河从中穿过。两边错落有致地矗立着一幢幢红墙碧瓦的楼房。放眼望去规模还不小,虽有些许残破,却难掩曾经的热闹与辉煌。经过“五一二”汶川地震,这些建筑依然坚如磐石,屹立不倒。不得不佩服那个年代的人们虽然缺衣少食,对国家建设的豪情万丈与真心付出,至今严丝合缝的一砖一瓦更是体现半个多世纪以前建设者们一丝不苟的精神。

在一个不起眼的拱门上“6569”几个阿拉伯数字让我住足凝望。哦,这是“三线建设”的遗迹。我打小就知道“1141”,“6569”,然而,只知其名,不知其道。曾几何时,“三线建设”这一伟大的壮举,成为国家层面的大力宣传和一些文学艺术作品极具煽情意味描述的对象,可是,对我来说,仍然是那样的遥远。

雾中山

最近,我特意品读了张爱萍将军题写书名、周健先生主编的《三线风云》,让我心潮起伏,仿佛与作者以及亲历者们产生了同频共振,一起回到那个只有国家荣誉没有个人得失的火红的年代。舒德骑的《云鹤山中》,更是穿越时空将读者与那个时代融为一体。主人翁庞大山,王庆东,马名翰等等丰富多彩、极具时代特点生活、工作、成长故事,无不直击人的灵魂深处,真心应该为那个年代的热血青年们鼓掌,甚至为之谟拜。她们是那样的有理想有抱负,几代人为一个理想而前赴后继,以国家安危,民族利益为重,为了“三线建设”而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崇高境界,其赤子之心感天动地。这时,我有了“生不逢时”没有参与进去的遗憾。

进入一间十分破旧的大屋子,置身其间,不禁让人睹物思人,抚今追昔,那个时代的楷模邓稼先,黄旭华,于敏等等的形象又出现在我的眼前,他们舍家为国,隐姓埋名数十载默默无闻直至终老,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不经意间,我的双眼湿润了,深深地向那些先辈们鞠了一躬。

一批有识之士陆陆续续进山,将这个极富红色记忆与年代感的场所进行了大面积的改造。工巧匠们修旧如旧,让遗迹以原有风貌示人。极具特色的民俗住处,让你真真切切地体验一把那个年代的生活。省市县的文学爱好者来了,文创基地的牌子挂上了......小小的山沟随处回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沉睡多年的遗迹再现生机,伟大的三线建设精神有了传递延续的接棒者,这颇让人感到欣慰。

这时,迎面走来了一群中年男女。看表情,一个二个神情严肃,有两个还眼里还含着泪花。原来,他们是三线建设者的后人,有的人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故地重游,他们触景生情、五味杂陈。他们争先恐后地当起讲解员来了:哪里是他们的小家之所,哪里是父母工作的房间,哪里又是秘密之地不能进,哪里是她们童年玩耍的地方......看似是喋喋不休,唠唠叨叨,但是,他们心里感慨和激动无不溢于言表。说着说着,他们一度哽咽。我被他们流露出来的真情所打动:“真的应该向那个伟大的时代致以崇高的敬礼”。

雾中山

雾中山

我继续往进山上进发。

抬头仰望雾中山,置身于幽谷空灵、鸟语花香之中,远眺云山雾罩,灵动魔幻,不禁有飘飘欲仙之感。

山路伴沟而行,蜿蜒曲折,溪水在坡陡、断崖处飞流直下。一路的溪流飞奔,一路的绿树野花,更有一路的心花怒放,蝶舞山峭,这简直是大自然演一奏的生命交响曲。

越是往里走,道路越难行。举头仰望,两座山峰直指蓝天,像似要碰头而形成一线天,好一个高字了得。此时此刻,我能想到主席的诗句:“山,高耸入云端,离天三尺三”。

在“山穷水尽”之后,一片开阔地突然呈现在我眼前,再往前走,“接王亭”三个字映入眼帘。自此,雾中山最神秘的面纱徐徐打开。

雾中山

开化寺,中华大地最古老的佛教圣地,有专家认定,它是佛教入华夏第一寺。其开寺之主是来自古印度释迦摩尼的弟子,据说,开化寺开寺弘法时,河南白马寺还只是弘法途中的一个驿站而已。

抬头望,开化寺好像近在咫尺,细打听路漫漫,还有三湾九道拐。一老翁遥指山顶,“够得走,不过,这一路都有看头,运气好,你们还可以看到佛光,运气再好点你们可能拣到金元宝”。“咋可能呢?”我一边笑一边说道。“咋个不可能呢?张献忠兵败后,相当一部分财宝就藏在开化寺附近,前些年都还有人上山来挖宝。”老者煞有介事,滔滔不绝地说着,脸上不时露出几分神秘表情。

愈接近开化寺,便愈有人文的气息。参天的古柏,沧桑的古楠木树,遮天蔽日,她们用伟岸的身躯鸟瞰世界,千百年来真是阅尽人间春秋。眼前的残垣断壁,虽然凌乱不堪,随手捡个砖头瓦块,都有一种穿越时空与得道高僧或者古圣先贤握手执卷、俯身请教的感觉。

雾中山

主持热情地接待了我。经他的介绍,让我对开化寺、雾中山有了深入的了解,更对这一方土地肃然起敬了。

雾中山

开化寺被誉为佛教第一寺,它长时间作为皇家寺院,是方圆百里的阿弥陀佛道场。说起开化寺,身披袈裟的主持有些不淡定的样子:“你看,整个开化寺坐落在莲花的莲心之中,环顾四周,峰峰如荷瓣,远观近瞧,我们如观音坐莲台”。经主持这么一说,我还真是有点云儿飘飘的感觉。

“快来看,佛主显灵啦”,不知道是谁大声地惊呼道。大家寻声而去,果然,座座莲峰雾气升腾后,在阳光下形成七色彩虹,彩虹中央还真是有人形状的影子。在场的人们欢呼着,跳跃着,拥抱着,互相祝福。有的老居士激动得热泪盈眶。有几个老太婆扑通一下跪倒在地,眼泪长流而嘴里念念有词。大家以不同的方式感念上苍,感恩佛的恩赐。

主持讲道,雾中山的开化寺,历史上曾经非常辉煌,是最早的皇家寺院,其作用相当于国家佛学院。高僧上千,普通僧人逾万,信众不计其数。历史上几经兴衰,现在又曙光乍现。

近年来,国内佛教界、考古界把雾中山开化寺比作佛教界的“圆明园”。此时,我突然想起杨升庵《雾中山开化寺碑记》中的句子:“邛之大邑,蜀之望县,鹤鸣,雾山环绕于其后,沃野千里,仙佛同源”。站在莲花峰上极目东眺,鹤鸣道源小镇依傍着蜿蜒的斜江之畔,大邑县城林立的高楼大厦如海市蜃楼若隐若现。

古人幻化的美景,如今实实在在地呈现在普罗大众的生活之中。面对纷繁的世界,脚下却是仙佛同源、佛道共生的和谐福地,心里回荡起《大疆》的旋律:“......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

雾中山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