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型人格(内耗型人格特点)


内耗型人格

01

生活中,有这么一类人:

很多时候明明什么都没做,却感觉已经累得不行。

做得不好,又会在事后不断地反思和谴责自己,觉得自己很失败。

因为害怕失败,很多事情不到最后一刻不去做。最终,陷入拖延-自责-拖延的怪圈。

以上,都是内耗型人格的体现。你是否也会这样?

心理学上对「内耗」的解释是:人在管理自我的时候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会处于一个内耗的状态,长期如此会让人觉得疲惫不堪。

内耗型人格,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学概念。如今很多人很容易陷入焦虑、压抑、不安等消极的情绪,情绪失衡会造成内心能量的的消耗,久而久之出现了这个专用名词。

内耗型人格

拥有内耗型人格的人,总是活得很累。他们渴望通过自我控制追求一个完美的状态,能够掌握好生活,却又在工作与人际交往中过多的自我拉扯,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总是在打架,于是身心疲惫。

就像网友说的:

内耗型人格。比如做事情需要两小时。提前消化掉自己“要去做”这件事,以及提前预知所有可能出现的失败的不幸的痛苦的结果,再到下定决心鼓起勇气开始去做,花了八小时。还是带着排斥和悲观的心态。”

这样的内心活动,在旁人看来,或者会觉得你“戏太足”、“矫情”、“无病呻吟”。工作也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没有人应该去理解你背后经历过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去扛,有难题去解决,内耗这件事会显得不合时宜。

内耗型人格

02

曾经我是一个内耗极其严重的人。我深知内耗所带来的的折磨与痛苦。

如今在慢慢恢复,作为过来人,想说的是:

内耗不是一件值得去否定的事情。

人人都会有内耗,只是内耗型人格把这种状态给放大了。一旦你开始否定自己,陷入低落、消极的情绪,就会掉入内耗型人格的陷阱。

尤其是一些生性善良、性格比较敏感的人,他们很容易会把生活中的错误归纳到自己身上,总怪责自己哪里没做好。对此,你要明白,过度自我否定和过于自我都是自我意识过剩的表现。

情绪是我们精神的一部分,但又不是绝对的。

有一本书里面提到,真正的我们是愉悦而又平和的,当我们陷入某种消极情绪的时候,就是被“痛苦之身”缠住了。

不知道你有没这种感觉,当你愤怒、不理智的时候,会觉得当时的自己和平时完全不一样,会觉得很不像自己。

我们可以尝试着把情绪和自己的精神状态分开。有时候,当我察觉到自己有消极、悲观的情绪袭来,我会想象着这些情绪就像潮汐一样在我体内起伏。

内耗型人格

我需要做的是让这些情绪不发泄出来,以免给现实中的人和事带来不好的影响,并努力控制起伏的幅度,让它们缓缓归零,归于平静。

这样做未必都有用。有时候当我接到紧急任务的时候,仍很容易陷入慌乱、紧张的状态。但的确会帮助我如何更好地与情绪共处。

万物都有它的周期,心理同样如此。努力察觉自己的心理周期,在感觉内耗严重的时候用平和、轻松的心态去对待它。或许会好一些。

03

自我认可,从小事做起,如果感觉很难,那就拆解到最小的细节。

内耗型人格

内耗型人格很需要认可,并且不能过于依赖外界,因为一旦陷入依托,会陷入更大的恐慌与焦虑中。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会如何自我认可。

自我认可,来自于实际行动。看到事情有一点点推进,状态会一点点好起来。但内耗型人格往往伴随着拖延症。因为内耗而缺乏实际行动,又需要实际行动来抵消内耗,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一种方法是,将实际行动进行拆解。比如不想写东西,那就先查资料,不想查资料,那就先打开work文档。相比于立马要赶出一篇东西,打开word文档是相对来说我能付出的实际行动。打开之后,尝试着敲下标题、第一行字、第二行字、第一个段落……最终完成一篇文章。

拥有内耗型人格的人,不是没有行动力,而是很容易陷于行动前的临界状态。哪怕脚步再小,先踏出第一步也好。

内耗型人格

维特根斯坦说:有时,房间的门并未上锁,只不过它是向内打开的,一个人如果总是向外推,而没有向内推,就会被困在这个没有上锁的房间内。

对于内耗型人格之类的心理症状来说,不是没有救治的办法,而是心锁只能由自己打开,患者要自己拯救自己,固然是一件很难的事。但困局与出路,往往在一线之间。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提到:

我们愈是正视自己的冲突,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我们就愈能获得更多内心的自由。

内耗的漩涡,是翻来覆去思考和反复纠结造成的。我们总在一些没必要的地方花心思,该尽力的地方却总是敷衍。自我内耗只能让我们一直在原地打转,却会极大地消耗我们宝贵的时间资源和注意力资源。思考后立马行动,行动是减少损耗最有效的方法。

你在自我内耗上多花一份时间,就等于少了一份时间去解决问题。

在面对一个高难度的任务时,我们往往因为应对方式的复杂冗长,而初始行动力很弱。

需要学会把目标拆分为阶段性的小任务,提高行动的初始力。

从每一个能够完成的小目标开始,而每一次小目标达成,又给我们创造了更大的动力和热情,从而形成积极循环。

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自己心理苦痛的制造者,也是唯一的终结者。

希望看到这里的你,能尽早摆脱自我损耗的情况,不再压抑生命的能量,活出自己最想活出的姿态。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