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灯女神(女神提灯来下联怎么对)


如果生命有黑暗,我愿像黎明之际的光芒,冲破天穹,照亮你!

或许,从出生那刻起,陈黎明就注定与护士这份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戴上燕尾帽,在点亮生命的道路上,这位“提灯女神”一走便是27年整。

专业、厚德、奉献,把所有细节尽收眼底,她是患者信赖的“知心人”;

专注、敬业、创新,关心护理事业的持续发展,她是同事敬佩的“有心人”;

热忱、担当、尽责,优质护理经验辐射全国,她是同行敬重的“用心人”。

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常务副主任,同时也是2019年浙江大学“好护士”候选人,她说,护士是一份公益的职业,承担的是社会责任,每个选择了这份神圣职业的人都是好护士。

初心!生命至上

1992年,陈黎明从杭州护校毕业,被分配到浙大一院工作。在肿瘤科病房,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面对肿瘤病人的百态人生,她更深地感受到对生命的敬畏,也更坚定了矢志为患者服务的信念。

提灯女神

一位年过花甲、遭受命运重击的母亲,小女儿在一次芭蕾舞演出中意外去世,两个儿子相继查出患有肝癌,她不停鼓励儿子的画面让陈黎明感受到了强大的正能量,推动她也参与其中,关怀、支持、开导患者。在她看来,护士就像水滴,哪怕是一滴水的力量也将滋润每一片干涸的土壤开出生命的绿洲。

“我们还能做什么?”这次经历让陈黎明意识到,做好患者科普教育的重要性。

带着这样一份理解,1994年,陈黎明进入肝胆胰外科后,开始对患者教育手册进行了更为细致、更为全面的完善。“让自己站在患者角度去思考,他们需要什么。”陈黎明说,“比如有些患者要带着引流管回家,万一在家滑出应该怎么处理?对这些问题,我们都进行了详尽的解答。”

在肝胆胰外科工作的25年,陈黎明成为了很多病人的“知心朋友”。曾有一位巨大肝癌的患者,当时正值治疗关键时期,但他却对治疗方案犹豫不决,细心的陈黎明发现似乎从未见过他家人,直觉告诉她这是个“有故事”的病人,需要重点关注。

病情不能再拖,必须尽快确定治疗方案!在一次查房后,陈黎明找到了他。

“今天感觉怎么样?有不舒服一定要说哦。”一句简单的关怀悄悄打开了话匣。

“感觉还好……我,我想了解下,我的毛病严重吗?”

提灯女神

原来,患者是在担心病情。对疾病的恐慌、对未来的迷茫、对生命的未知……陈黎明见过太多这样的病人了,她知道必须要通过专业知识给予他们支持和关怀,她向患者进行了医学科普,为他分析了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可以说,当时他孤立无援,自己也去查了一些资料,有各种想法和疑惑,”陈黎明说,“我们有义务为这个迷路的患者指明方向。”

陈黎明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让他打开了心扉,原来,过去一年为了生一个健康的孩子,他悄悄停用了抗肝炎病毒药物,直到妻子怀上孩子,才发现自己的疾病已经进展为肝癌。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谎称是出去采风,实则住进了医院。

患者当时的情况不适合手术,需要先接受介入治疗,这需要他长时间卧床,家人不在,谁来照顾他?“交给我吧。”陈黎明主动站出来,生活护理、专科护理,还努力教他自我护理技能,比如躺在床上怎么活动、怎么喝水、怎么使用尿壶等等。

信任,就在一次次真诚付出中建立。陈黎明告诉他“站在朋友的角度,我觉得你还是应该把真相告诉妻子,她一定非常希望能和你一起分担。”不久后,当患者再次来治疗时,他的妻子激动地跑到陈黎明身边致谢。

被患者需求着,被患者信任着,是职业的价值追求,也是陈黎明时刻牢记的初心。

潜心!勤耕不辍

长期以来,陈黎明坚持“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用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开展科研工作。

提灯女神

在并肩作战的同事眼中,她是一个“有心人”,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陈黎明观察到有些病人休息时显得异常焦躁,总是喜欢抬头张望,后来她发现这些都是肝癌放腹水治疗的患者。原来,肝癌病人的腹腔内往往有较多腹水,需要及时引流,但如果引流太快,造成压力差过大,就会导致患者低血压、肝昏迷,需要护士和患者密切关注。

这样不仅消耗人力资源,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是否有一种更智能、更可控的方法呢?

陈黎明带领团队,从挂点滴中得到启发,设计了一种可使腹水流速精确到每分钟的“可控式引流装置”,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并得以转化运用,不仅最大程度解决了人力矛盾,也保障了患者安全。精益求精,不久后,她们再次对该装置进行升级改造,研发出能实时传输数据的引流液计量装置以确保护士及时发现引流液出现异常。

在担任浙江省护理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期间,陈黎明带领团队开发的“护理质控管理软件”向全省医院免费开放,通过资源共享,为394家医院信息化建设节约成本约7880万元。

以创新驱动临床护理和护理学科的发展,潜心钻研的陈黎明乐此不疲。

凝心!广揽博用

走上护士长岗位的陈黎明,在踏实做好临床护理的同时,更加关注人才管理。

在她眼中,护理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护理事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其永恒生命力是人才,基础设施是制度建设。

作为浙大一院的王牌学科,从2007年开始,肝胆胰外科增加至5个病区,管理范围增加的同时也给时任科护士长的陈黎明带来了更大挑战。护理团队如何管理?优秀护理梯队怎么建设?这些都需要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陈黎明建立了一套护理管理者继任培养方案,落实科室护理人才梯队建设。就这样,一批批优秀的培养对象得以成长,她们大多成为医院护理团队的佼佼者,有的现已是科室的护士长,有的被派去参与基层医院援建,有的遴选为国际医疗援助成员。

充分发挥护理小组长的作用,这套由她在肝胆胰外科首创的“专科护理组长值班制”被医院采纳,推出片区护理组长值班,保障高危环节护理质量,更是促进了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推动了各个病房之间优势经验的互学互鉴。

围绕“人的发展”做足功夫,陈黎明的用心不仅于此。

她还担任过浙江大学“新生之友”,化身贴心学姐,与刚入学的大学生们话人生、谈理想,极早地帮助他们立大志、明未来,扣好大学生涯的“第一扣”。无微不至的关怀无处不在,“最近天气多变,请大家及时增减衣物,注意健康。”这是陈黎明曾发给一组新生的短信,学生们怎么都想不到,工作繁忙的她心细至此、感人至此,其实,她们不知道的是,在季节转换、恶劣天气时给学生们发信息叮嘱,早已是陈黎明工作中的一种习惯。

提灯女神

围绕“护理事业”追求卓越,陈黎明的用心成效显著。

在肝胆胰外科,“十步之内打招呼”是每一位护士基本的礼仪要求,这是陈黎明优质护理理念中的一个标准化措施,她认为除了过硬的专业技术,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是护理“软文化”的重要体现,“十步之内打招呼”便应运而生。在她的带领下,2012年,肝胆胰外科在全国众多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获得卫生部首批“全国优质护理示范病区”。

识才、爱才、用才、聚才,陈黎明凝心打造一支高水平护理团队。

暖心!惠泽基层

唯有学习才能进步。深谙这一点的陈黎明,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的步伐。

互联网时代,能给护理工作带来什么机遇?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她带领团队深入研究、深刻学习,上线了浙一互联网医院护理学院,使居家护理触手可及。“对患者的关怀,不仅要关注当下的治疗,更要关注未来的康复,”陈黎明说,对那些来自偏远地区、行动不便或家庭贫困的患者来说,生病治疗不仅是生理上的折磨,到省级医院就诊,可能更意味着他(她)们也许无法工作,需要家人更多的陪伴,需要更多支出等等,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何让他(她)们就近获得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信息技术成为一种破题之道:两台移动客户端、一次网络连线,在家就能享受来自省级医院的伤口护理指导、肾病课堂和孕妇学校等服务,大大解决了优质护理的时空限制,为广大患者所称赞。

陈黎明在慈溪市人民医院指导工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斯坦福医学中心的交流经验让陈黎明明白,患者的术后康复,需要省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联动。“我们常常会在患者出院时叮嘱他,一定要到下面(基层)医院进一步康复,但前提是基层的护理能力必须要提高。”因此,每到周末,陈黎明就成了“高铁侠”,和团队放弃休息时间,一次次到基层医院现场指导,手把手教学,提升护理质量。

心系群众健康,情牵护理事业,陈黎明用一次次的暖心付出推动基层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