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食子是真实的吗(姬昌食子是真的吗)


姬昌食子是真实的吗

目前,电影《封神三部曲》正在大火。

这是一部大手笔,大制作,导演的做工很细,演员的表演也很走心,赢得了一片喝彩声。

但是,《封神第一部》里关于周文王食子的情节的改编,却引起了热议。

有一部分观众不买账,其不买账的原因是:《封神三部曲》取材于中国家喻户晓的古典神魔小说名著《封神演义》,而《封神演义》原著里的情节并不是这么描述的。

《封神演义》原著里是怎么描述这个情节的呢?

周文王当时被囚禁在羑里,纣王和妲己为了试探他的六爻断卦能力,下令把伯邑考剁成肉酱,再做成肉饼,送去给他品尝。

周文王其实在抚瑶琴时已被大弦发出的警示声所震动,之后取金钱占课,一占卜,便知难逃食子肉这一关,于是,“明知子肉,含忍痛苦,不敢悲伤”,连食三饼。

但是,在电影《封神第一部》中,却改编成了纣王亲自送肉饼给关押在牢房里的周文王,骗他说这是鹿肉做成的饼。周文王不明就里,动嘴大嚼起来。纣王等他吃完了,才皮笑肉不笑地问:“你那么爱你的儿子,就没尝出来他的味道吗?”周文王迅速崩溃,发了疯似的扑向纣王狂吼道:“你把我杀了,杀了我,你杀了我吧!”

比较一下,电影《封神第一部》这样改编,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要老覃说,小说原著的描写有两个优点一个缺点。

优点之一:充分表现出了周文王的占卜本事高强,高度切合《史记》中“盖西伯拘而演《周易》”的说法;

优点之二: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周文王韬光隐晦的狠忍一面,尽其枭雄本色。

缺点: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周文王明知是儿子的肉,也下得了口,显得没人性,有损其大圣人形象。

姬昌食子是真实的吗

电影《封神第一部》这么一改编,缺点没有了,优点仍然有两个:

优点之一:把戏份集中到了纣王的试探行为上,让观众更多地注意到没人性的人是纣王,而不是周文王;

优点之二:周文王敢于当场跟纣王翻脸,当场发飙,仍不失勃勃的英雄之气。

不过,话又说回来。

无论是小说原著的描述还是电影的改编,都与真实的历史差了一大截。

老覃在多年前写过《周文王九十七岁寿终正寝?别被等史书给骗了,他死得很惨》一文,文中讲了,周文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得到了至高无上的评价,很多史书都评价他是一个 “内圣外王”的完人。

在史家的笔下,他不仅在道德和政治上被奉为世之楷模,他的人生也完美无瑕:享年九十七岁,善终,生有百子。

但是,查相关史料,周文王只有十七个儿子。

姬昌食子是真实的吗

“百子”之说,其实是源于《诗经·大雅·思齐》里的一句诗:“太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诗里面的“太姒”,是文王的正妃;“百斯男”,是指她的儿子众多。

后人望“百”而生义,以讹传讹,说太姒生育了一百个儿子。

实际上,根据《史记·管蔡世家》里面的记载,太姒只生育了十个儿子(文王的另外七个儿子是其他妃子所生),其中最小的两个是康叔封和厓季载。

姬昌食子是真实的吗

最早记载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的是《礼记·文王世子》,里面说:“文王九十七而终,武王九十三而终。”

但是,《史记·周本纪》里面又说:十一年,武王克殷,两个弟弟康叔封、厓季载因为年纪太小没有得到封国。

这里的“十一年”,通常被理解为文王死后第十一年。

如果是这样,康叔封、厓季载的年龄就应该是在十一岁以上、十五岁以下。

那么,以他们是十五岁论,就应该是在文王九十三岁时出生的。

注意:既然康叔封、厓季载和武王都是文王的正妃太姒所生。

而《大戴礼》中又明确记载:“文王十五而生武王。”即周文王十五岁时就生下了次子周武王。

考虑到周文王和太姒在武王出生前已生育了长子伯邑考,那么,周文王和太姒结婚时,大概就在十三岁左右。

太姒的年纪应该与周文王相当,或者比周文王大,不然,她是生不出孩子的。

那么,怪事来了。

如果说周文王是九十三岁获得幼子康叔封、厓季载的,那太姒也应该是耄耋之年的老妇人了。

这是不符合常理的。

答案显而易见:“文王九十七而终”的说法是错的。

姬昌食子是真实的吗

文王享年到底是多少呢?

《尚书·无逸》记文王“享国五十年”。

以周文王在十三岁左右登位论,其“享国五十年”,13+50,即其死年大概是六十三岁。

《史记•周本记》又载:“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

这里的“九年”,如果是指武王即位后的第九年,就势必与《史记·伯夷列传》里说的情节发生冲突。

因为,《史记·伯夷列传》里是这样说的:武王准备兴兵伐纣,伯夷、叔齐叩马劝谏,说您“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二者连在一起来理解,就会出现一个“文王死了九年,尚未安葬”的怪现象。

这又是非常不合常理的。

因此,有专家推想:武王为了完成父亲的夙愿,他在继位后并没有改年号,仍旧继用父亲的纪年。

根据《帝王世纪》的记载:文王在即位后的第四十二年,由于出现了“岁在鹑火”的天象,他自称这一年是自己的“受命之年”,改朔称王。

按照文王“享国五十年”的说法,即他在改朔称王后的第八年后去世,即前面说的 “九年”,其实是周文王死后的第二年,这样就合理了。

周文王才死了一年,武王为什么就如此急吼吼地兴师伐纣了呢?

《尚书·无逸》记载文王“享国五十年”的句式是这样的:“文主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姬昌食子是真实的吗

意思是周文王身遭不测,王业中断,仅享国五十年。

还有,武王连父亲的尸首都没有安葬就出兵伐纣了,这是为何?

解释只有一个:文王的尸首被毁,并且不在武王那里,根本没法安葬。

《史记·周本纪》中还强调说,武王祭祀了上天主兵的毕星后,将文王的牌位车载于军中。

这一点,和五胡十六国时代苻登载苻坚的牌位于军中的做法何其相像!

显然,武王伐纣,是专为复仇而来。

那么,文王是怎么死的呢?

郑注《尚书》引《大传》说:“文王三伐皆胜,纣始畏而恶之,拘于羑里。”

讲的是:文王攻伐犬戎、攻伐密须、攻耆国,三战皆捷,引起了纣王的妒恨,最终被纣王擒捉,“拘于羑里”。

《史记·周本纪》说,闳夭等人搜罗美女、良马、珠宝、财物,厚赂纣王,救出了文王。

《左襄十一年传》则说:“纣囚文王七年,诸侯皆从之囚,纣于是乎惧而归之。”

这两种说法都让人难以置信。

想想看,文王积极开疆拓土,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商朝的统治地位,纣王还会放虎归山吗?

姬昌食子是真实的吗

姬昌食子是真实的吗

《楚辞·天问》里写的“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梅伯受醢,箕子佯狂”,给我们揭开了事件的真相。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说:圣人同持一德,结局却异,梅伯被剁成了肉酱,箕子被迫佯装疯狂。

箕子是个大圣人,其言行在《尚书》、《周易》等先秦文献中屡有出现。

“梅伯”是谁呢?

《晏子春秋》、《吕氏春秋》、《韩非子》、《淮南子》、《春秋繁露》、《韩诗外传》等书也都提到过这个名字,以及其被“醢”的记录,他应该也是个大圣人。

其实,“梅”是个通假字,通“某”。

“梅伯”就是“某伯”。

专家经过细考,认为这个“某伯”就是“西伯”,即周文王。

为什么不直说“西伯”而说“某伯”呢?

中国人的习惯,为尊者讳,毕竟,西伯“受醢”,死得太不光彩了。

必须要补充的是:《天问》后面又说:“受赐兹醢,西伯上告。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这里,怎么又出现了一个“西伯”?

原来,这个“西伯”指的是周武王。

姬昌食子是真实的吗

前后文结合在一起理解:纣王醢了文王之后,把肉醢赐给武王品尝。武王悲愤莫名,上告于天,要亲自代替上帝惩罚纣王,殷商将救无可救。

看看,真实的事件远比小说和电影里的表现惨烈得多,周文王没有食子,而是他本人被剁成了肉酱,并被送给儿子品尝。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